概述
1、自然湿地系统
自然湿地是介于陆地系统和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土地,它通常是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过渡性生态系统,在这些土地上,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所覆盖。由于湿地成因和类型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分布范围的广泛性和不平衡性,要给湿地下一个确切的科学定义并进行相应的明确分类相当困难。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Ramsar Convention)中对湿地的描述性概括:“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2、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基质(碎石、砂砾等)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污水在湿地基质的表层或表面下流动,靠基质的吸附、植物吸收、微生物转化等一系列过程降解水中的营养物质,是一种有别于自然湿地的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种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是一种较好的生态废水处理方式,比较适合于处理水量不大、水质变化较小、管理水平不高的城镇污水和较分散的污水的处理。
我公司凭借多年的污水治理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湿地技术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总结出实际可行的人工湿地污水治理技术,并在生活污水治理中取得极大成功。
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治理技术工艺简析
1、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
▲图1厌氧滤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图
该组合工艺由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和人工湿地三个处理单元串联组成,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核心技术-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技术,利用微型污水提升泵剩余扬程,一次提升污水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分级跌落,形成水幕及水滴自然充氧,无需曝气装置,在降低有机物的同时,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能大幅度地降低污水生物处理能耗。
有地势差的村庄可利用自然地形落差进行跌水,无需水泵提升。厌氧池可利用现有三格式化粪池、净化沼气池改建,人工湿地可利用河塘、沟渠改建。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可实现自动控制。
2、厌氧池-滴滤池-人工湿地技术
▲厌氧池-滴滤池-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图
该组合工艺由厌氧池、滴滤池和潜流人工湿地三个处理单元串联组成。污水经过厌氧池减低有机物浓度后,由泵提升至滴滤池,与滤料上的微生物充分接触,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同时可自然充氧,滤后水引入人工湿地或生态净化塘,进一步深度处理,去除氮磷,人工湿地出水外排。
本工艺中泵的启闭及生物滤池布水均可实现自动控制,整个运行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维护工作量小,系统产泥量少;适应性好,占地面积小,工程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施工方便。厌氧池可利用现有三格式化粪池、净化沼气池改建。有地势差的村庄可利用落差滴滤,无需水泵提升。
3、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

▲图3 厌氧池-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图

▲图4 厌氧池-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图
厌氧池-人工湿地技术利用原住户的化粪池作为一级厌氧池,通过多级厌氧池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多级消化后进入人工湿地,污染物在人工湿地内经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是在厌氧池-人工湿地技术上进行的改进,通过在厌氧池后增加接触氧化工艺段,提高氮磷的去除率。厌氧池可利用现有三格式化粪池、净化沼气池改建。
该技术工艺简单,无动力损耗,维护管理方便。
表1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经济表
序号 |
工艺技术 |
适用范围 |
技术指标 |
投资估算 |
运行管理 |
工艺参数 |
处理效果 |
1 |
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 |
适用于居住相对集中且有闲置荒地、废弃河塘的村庄,尤其适合于有地势差、有乡村旅游产业基础或对氮磷去除要求较高的村庄 |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12-30小时,污泥清掏周期360天;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一般由5个单池串联而成,每级跌水高度为0.5-1.2m;工人湿地水力负荷为0.24-0.30m3/㎡.d |
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76%、84%。出水COD、TN、TP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
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为1800-2000元,设备运行成本仅为水泵提升消耗的电费,约为0.1-0.2元/吨水 |
日常安排1人不定期维护;厌氧池每年清掏1次;高温季节,及时清理跌水板上形成的较厚生物膜,防止其堵塞跌水孔隙;秋冬季,及时清理跌水氧化池和人工湿地的树叶杂物,防止堵塞;及时清理湿地植物残体,防止二次污染 |
2 |
厌氧池-滴滤池-人工湿地 |
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或拥有自然池塘、居住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和有乡村旅游产业基础的村庄,尤其适合于有地势差或对氮磷去除要求较高的村庄,处理规模不宜小于20吨/天 |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24-48h,污泥清掏周期360天;滴滤池水力负荷取3-7m3/㎡*d;人工湿地部分设计水力负荷0.3-0.7m3/㎡.d |
TN、TP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0%,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0%,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
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为2000-2500元,设备运行成本仅为水泵提升消耗的电费,约为0.1-0.2元/吨水 |
定期对厌氧池和人工湿地进水口的杂物进行清理,注意防治人工湿地的杂草、病虫害,及时收割换茬;定期对水泵、控制系统等进行检查与维护;厌氧池每年清掏1次 |
3 |
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 |
适用于以一产为主、经济条件有限和对氮磷去除要求不高的村庄 |
一级厌氧池(厌氧活性污泥)处理,水力停留时间约30小时,二级厌氧池(厌氧挂膜)水力停留时间约20小时,污泥清掏周期360天;接触氧化渠水力停留时间≥24h;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24h,水力负荷0.2-0.6m3/㎡.d |
厌氧池-人工湿地技术COD、TP的平均去除率为75%和50%,对TN和氨氮的去除能力有限,处理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改进后的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4%、63%和78%,整体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 |
厌氧池-人工湿地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为800-1000元;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户均建设成本约为800-1100元,无设备运行费用 |
定期(每季度一次)对格栅井、接触氧化渠、人工湿地及相关沟渠进行清理与维护;并定期对工人湿地内杂草、病虫害以及植物残体进行清理,对人工湿地内的植物进行收割和换茬 |
公司业绩案例简析
1、项目概况
恒大.金碧天下项目占地1147亩,规划建筑面积共计86万平方米,本项目日废水排放总量约为2140m3/d。处理站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I8978-2002)一级A类标准。
表2进水水质表
类型 |
CODcr |
BOD |
SS |
NH3-N |
动植物油 |
磷酸盐(以P计) |
生活污水 |
301mg/L |
201mg/L |
222mg/L |
31mg/L |
21mg/L |
3.03mg/L |
2、项目工艺流程及简介
根据该项目污水的特点和结合我单位对同类污水处理工程经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3-1。
流程说明:
小区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由业主自理)预处理、餐饮废水经隔油池(由业主自理)后,经管网收集自流入格栅井,经粗、细格栅拦截大块固体杂物后进入调节池水质水量,再用泵提升至A2/O池,污水首先和回流的含磷污泥一起进入厌氧段,兼性厌氧的发酵细菌将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VFA(挥发性脂肪酸)这一类小分子发酵产物。聚磷菌可将菌体内积贮的磷酸盐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可供专性好氧的聚磷细菌在厌氧的环境下维持生存,另一部分能量还可供聚磷细菌主动吸收环境中VFA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并以PHB形式在菌体内贮存起来。随后废水进入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就利用好氧区中经混合液回流而带来的硝酸盐,以及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去碳和脱氮的目的。厌氧区和好氧区都设有搅拌混合器,以防污泥沉淀。接着废水进入曝气的好氧区,聚磷菌除了可吸收、利用废水中残剩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外,主要分解体内贮积的PHB,放出的能量可供本身生长繁殖,此外还可主动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溶磷,并以磷酸盐的形式在体内贮积起来。这是排放的废水中的溶磷浓度已相当低。好氧区中有机物经厌氧区、缺氧区分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细菌利用后,浓度已相当低,这有利于自养的硝化细菌生长繁殖,并将NH4+硝化作用转化为NO3-。非聚磷的好养性异养菌虽然也能存在,但它在厌氧区中受到严重的压抑,在好氧区又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因此在其他生理类群的微生物竞争中处于劣势。排放的剩余污泥中,由于含有大量能过量积贮聚磷盐的聚磷菌,污泥中磷含量很高,因此可较一般的好氧活性污泥系统大大提高了磷的去除效果。
生化出水自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部分具有活性的污泥进行回流,二沉池出水进入砂滤池和活性炭吸附池,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SS及溶解性有机物等污染因子,出水流入清水池,而后排入人工湿地经二次净化后从排放口达标排放。
污泥处理:二沉池污泥大部分通过污泥回流泵回流至A2/O池,剩余污泥则定时由污泥回流泵打入污泥浓缩池,污泥经浓缩后定期外运处理。
部分工程实例照片

|